会展中心

中国有机苹果之乡的崛起

发布时间:2016-03-07浏览:


——陕西白水苹果产业发展综述

白水,陕西渭南唯一山区县,因仓颉造字、雷公造碗、蔡伦造纸、杜康造酒而闻名省内外,故有四圣故里之称。近年来,在白水县委、县政府的科学决策和大力扶持下,白水苹果成为该县又一张名片,且迅速声名鹊起。

白水县地处关中平原与陕北高原过渡地带,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是国内外专家公认的世界优质苹果生产地。白水种植苹果的历史可追溯至汉唐时期,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大力发展苹果产业,使苹果迅速成为白水经济的主导产业和农民增收的资源型绿色产业。

县委书记叶珺、县长刘振强与专家共商白水苹果产业发展

“一心一意抓苹果,使苹果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绿色银行,而党委和政府的主要责任之一,就是为农民种好苹果、发展苹果产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政策支持。”县委书记叶珺掷地有声。

“政府牵头,品牌先行。不断提升白水苹果的品牌影响力,让品牌拉动和规范产业发展,加快现代果业步伐,是我们壮大农村经济的主导线。”县长刘振强指出。

中国有机苹果第一县;中国苹果二十强县;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中国苹果无公害科技示范县;国家出口苹果质量安全示范县……近年来,白水苹果荣获的一系列荣誉是对白水苹果人最好的褒奖。

苹果种植

历经两次产业革命

白水县林皋镇可仙村果农曹谢虎靠种植苹果走入了美国哈佛大学讲堂。如今的他注册了自己的果业专业合作社,修建了自己的果库,且身兼数职,既是果农、合作社理事长,又是技术员和果品经纪人。

起初,曹谢虎也奉行果树多就产量高,产量高就效益高。可出现的苹果卖难、自然灾害以及种植经验的匮乏令他不知所措。

2006年至2008年,是白水苹果第一次产业革命的关键期。经白水县委、县政府积极争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白水县人民政府联合实施了白水苹果产业化科技示范与科技入户工程。和其他果农一样,曹谢虎成了受益者。他回忆,入住他家的杜志辉教授教他防治果树病虫害,教他“大改型、强拉枝、减密度、有机肥”四大果树种植技术。

可针对杜志辉教授提出的间伐果树以保证通风采光,从而提升果品优质率的举措,曹谢虎最开始很不情愿,毕竟“多树多果多收益”的观念已根深蒂固。或许是碍于情面,曹谢虎将自己6亩果园其中的1亩实施了间伐,并按教授所讲,进行垂枝修剪、均衡施肥和物理生物法防病治病。当年,效果即现,间伐后的果园试验田,不仅产量未受影响,反而苹果个头更大,色泽更好,优果率更高。曹谢虎笑了,甚至是疯狂。当年,他对剩余的5亩果园全部实施了间伐。

白水县雷牙镇小洼底村果农孙富民同样也是第一次产业革命的见证者。他说:“那几年,是白水苹果飞速发展的关键期。”

2008年7月,白水县委、县政府适时提出了“打造中国有机苹果第一县”的目标。同年,国家现代农业支持苹果产业发展项目落户白水。这为白水苹果的第二次产业革命提供了根基。

为促进白水苹果产业转型升级,白水县委、县政府作出了《关于大力发展20万亩矮化苹果新优品系示范基地建设的决定》

“相较于乔化园,矮化园更有优势。种植密度大,管理起来省工省时,技术简约,产品更优质。”孙富民说。

白水果业局局长王杨军介绍,根据县委、县政府总体要求,今年,局里提早谋划,推进土地流转,加快集约化栽培,企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市场化运行,注重示范带动,提前组织苗木生产,落实栽植面积,出台苗木补贴办法,组织技术干部包镇抓点,宣传动员,培训指导。截至目前,全县共建成矮化园12万余亩。

白水苹果的每一次产业革命都是科技创新的过程。“8年来,试验站的专家教授们给白水最大的成绩是培养了一批懂得国际上苹果先进生产国家的现代果业发展理念的干部和技术队伍,并和政府、果农一起建立了一个高效的技术服务机制。”王杨军深情地说。

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教授之外,白水县还注重打造自己的专业技术员团队。根据总体规划,白水县果业局实施了“1355”计划,即:一名专家带3名县级技术员,每名县级技术干部带动5名村级果业技术义务示范推广员,每名村级推广员传帮带5名果农技术员,一步一步,扎扎实实把务果技术落实到户。设立了果业局、园艺站、苹果研究所10余个行政和技术服务机构,乡镇建立了副科级建制的苹果产业服务站,每个行政村选定了一名农民果业技术示范推广员,初步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网络,有力提升了全县果农的科学务果水平。

“1355”计划之外,2013年12月,白水苹果地方标准综合体经省级评审正式颁布,标志白水苹果标准化进程迈出了重要一步。白水果业局结合实际,大力推广普及“旱作栽培、人工授粉、两病综防、有机肥”四项关键新技术,推广果园机械化耕作,实施沼气池建设,扶持发展畜牧养殖业,加快推进现代果业标准化建设步伐,实施以间伐为核心的老园技术改造,以“脱枝”为核心的矮化幼园管理,促进基地转型升级。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有机在桔子小镇

推荐